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总是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解决。寻求合适的方法、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高效的解决问题。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就像一个虚拟的白板,其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方便我们进行问题分析,因此它是我们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MindManager地址:网页链接
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在MindManager中通过层级主题的方式将问题进行分解,展示问题的各个要点,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思维跳跃,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MindManager提供了多种问题分析结构,最直接的就是思维导图式结构,其他的还有组织结构、树状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在分析问题前,你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导图结构,开始问题分析。
除了新建空白导图外,你还可以使用MindManager提供的一系列“问题解决”思维导图模板,它可以帮助你快速进入问题分析模式,提高整体效率。例如问题解决、鱼骨分析、决策制定等。
同时,MindManager中的头脑风暴工具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工具。开展头脑风暴,可以帮助快速捕捉想法,通过对这些想法的梳理,你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而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别忘了使用MindManager提供的标记、图像等功能,它们会让你的重点更突出。毕竟,思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面对复杂事情的时候,所以为了提高思考效率,往往需要把思考下来的重点标记。
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是个非常好的图式笔记,边思考边用导图记下来,可以大大提高思考效率。它不仅仅可以帮助你分析问题,你还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甚至管理方案执行。因此,当你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用MindManager。
随着社会对项目管理思想认识的加深,很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来进行事件的策划、活动的安排、会议的筹划等。项目有着清晰的预算方案、可控的时间安排以及明确的目标制定等,可帮助项目创建者更好地把握项目进度以及及时调整项目的细节安排。
项目管理包含成本预算、时间进度、项目资源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使用iMindMap(Windows系统)思维导图软件的项目管理模板来将这些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项目概览。
图1:项目管理模板
第一、项目管理导图
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MindMap思维导图软件的“使用模板新建”功能,找到所需的项目管理导图模板。从下图示例可以看到,项目管理导图模板中包含了时间表、宾客、预算、膳食等方面。
图2:项目管理导图
第二、编辑导图
用户在编辑项目管理导图时,最好先为导图订立一个中心主题,然后再根据这个中心主题添加或者减少一些分支主题。在示例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司团建”的项目导图,然后在围绕这个主题来编辑次一级的分支主题。
图3:编辑中心主题
由于我们这次创建的是“公司团建”的项目管理导图,因此对于“物流”的规划需求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选中“物流”分支,然后在其右击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如果需要保留次一级的“运输”选项,可以选择“删除(保留下级)”,然后再删除其他多余的选项)
图4:删除多余分支
第三、添加片段
将多余的分支删除后,我们就可以针对重点的分支进行扩充。比如针对团建中的“住宿”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顶部工具栏的“片段”工具,扩充“住宿”主题的分支,让其内容更加丰富,而无需逐一添加分支。
图5:添加片段
通过使用iMindMap思维导图软件的项目管理模板,用户能快速获得项目管理的概览,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软件提供的预算、人员、资源等方面进行增减。这种使用模板的方式,能大大地提高用户制作导图的效率。
如何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导图本身的规则很简单,几分钟就能学会,但思维导图的重点并不在于怎么画,而在于学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会很简单,怎么用才是关键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思考模型,在画的过程就是定义和拆解问题的过程,每一个新的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个层级提出的问题。
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先找出问题(确认中心点)
第二步:再拆解问题(分解问题成二级分支)
第三步:然后试着去回答被拆解的问题。(扩展分支)
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发散思考,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这是个总结归纳的过程
可以将画思维导图和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喜欢阅读,如果是特别有价值的一篇文章,完全可以看完文章后顺便画一张思维导图,这样以后你温习的时候只要看这张图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昨天在简书看到彭小六的一篇文章《你不花钱,为什么要求我花时间》,觉得写得很好,有必要收藏起来。如何去增强记忆呢,我就画了下面这张图:
绘制这样的导图,你是一定要思考、总结和归纳的。绘制的过程你的思考能力提升了,这张图本身也是很好的成果。不管什么时候拿起来,你都能马上Get到一篇长文的核心思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下面把相关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包括绘制每一幅思维导图STEP BY STEP的步骤,以及每一幅思维导图背后的核心思路和关键问题。 希望能大家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我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挖掘个人优势
我喜欢的工作?我适合的工作?我既喜欢有适合的工作?如果有第三种,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
干想了好几天,也想不来什么眉目。我于是想画一张思维导图,梳理一下自己的经历。
接下来,一边画图一边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思考过程】
【画图过程】
画图1:在中心图画上一个上台阶的小人,脚印代表足迹和经历,在图中央写上“我的经历”主题关键词,然后开始回想过去所有的繁杂的经历。
思考1: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画图2:将自己的经历大致归了下类,我在主干上写上几段经历的名称:营销咨询、媒体撰稿、个人品牌
思考2:我做过哪几方面的工作?
画图3:在二级分支上添加每段经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配图
思考3: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画图4:在三级分支上依次写明每种工作所用到的技能。
思考4: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是哪些?
画图5:重复步骤3、4,丰富配图,逐步完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
思考5: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是哪些?
画完了之后,我一边盯着这张图看,一边想这些经历中体现出来的技能有什么共同点呢?
我发现,无论是在营销咨询公司里写报告,给杂志写访问稿,还是自己画思维导图,这几件事好像都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收藏过一篇发表在《城市画报》上的《小城之青春--中国三四线城市青年生存状态调查》的报告,我在2011年10月29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把这篇报告放在Evernote软件里。我一边再次翻看这个报告一边想:做这种研究,是不是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进行输出呢?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出品这份报告的一家定性市场研究公司,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青年文化,为国际顶尖品牌做咨询。
我在网上查到了这家公司创始人之一Zafka在TEDxBLCU2011上的演讲,主题是《我们是青年》。我顿觉其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与我心有戚戚焉,当即就决定:就是它了!
然而,我既不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又没有研究公司的从业经验,怎么办?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
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我最先做的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对目标公司做了一番大搜查:
6月30日,来北京的第五天,我来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参加了他们周末组织的线下分享活动。办公室坐落在二环边的一个胡同小院儿。
活动开始前,我找到朋友的朋友,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女孩,表明了想来工作的想法。她向我引荐了他们的首席运营官,一个很帅的加拿大华裔,看上去自信心爆棚,当时给我感觉还挺有距离感的。表明来意后,他开始介绍一些公司的情况。在他的描述里,这家公司显得有点遥不可攀:“我们希望员工有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学科背景,目前的员工很多都是国外一流大学……”。我默默想说:惨了,那我岂不是没戏?
但来都来了,总得试一试。闲聊几句下来,我了解到了一个挺重要的信息。他们大概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有研究背景的,另一种是青年社群的组织者。
回到青年旅社,我把前期做的所有调查功课画在了一张思维导图上。
画图1:在纸的中央画上目标公司的LOGO,在下面写上公司的名字。
思考1: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画图2:我根据从各个渠道整合的信息,提炼了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商业咨询服务和青年社群联结,把它们写在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上。
思考2: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画图3:然后,在第二分支上,写上目标公司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主要方法:青年文化研究、文化视角和协同共创,以及青年社群联结相关的产品:青年文化实验室、黄油青年会议和中国青年观察。这些也都是从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然后总结的。
思考3: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画图4:在第三分支上,写上要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组合。
思考4: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彼时,我其实特别局促不安。因为我是想来这家公司才来北京的。所以,我也没准备找其他的工作,非常担心如果真的成不了怎么办。盘坐在青年旅社大厅的沙发上画出这幅图的时候,我感觉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研究这部分我肯定是没戏,青年文化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沾点边的。
我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来帮TA回答